本报记者 田耿文
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推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挥保险防灾减灾救灾作用”平行论坛上,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保险业主动作为,积极发展巨灾保险。今年1月份至8月份,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4283万户次居民提供了将近9万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据介绍,自2014年首批巨灾保险试点项目落地以来,我国地方性巨灾保险经历了从零星试点到初具规模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巨灾保险保障机制已初步确立。
在完善顶层设计方面,今年2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对于城乡居民住宅在现有的地震灾害基础上将洪水、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纳入保障范围,并提高了基础保障水平,实现最低保额翻一番。
在扩大试点范围方面,各保险公司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地震灾害的特点,为地方政府提供差异化、特色化、定制化的风险保障方案。比如,河北、湖北在全省落地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既保住宅又保人伤还保财产。
在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方面,保险业加大巨灾风险科技研究的力度,研究迭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台风、洪水、中国巨灾风险模型,支持行业探索巨灾债券等新型的风险转移渠道。
在发挥损失补偿能力方面,保险业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积极发挥防灾减灾作用。目前保险业已为“摩羯”台风赔付32.33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相关负责人同时强调,发展巨灾保险任重道远,仍需加力推进。综合来看,我国保险业在应对灾害事故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但是和全球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气象灾害已成为近年来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300多亿元。对于气候服务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表示,一是发展巨灾保险气象服务。提高气候异常、中长期极端天气风险预估预测能力,为保险公司提供巨灾灾前预警、灾中灾后重建的技术支持,联合开发适应当地需求的直保和再保的巨灾保险产品,提高风险减量管理能力。二是丰富气象保险应用场景。开展能源、交通、旅游、建筑等不同行业易损性研究,拓展气象保险应用场景。三是精细化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构建“格点预报-风险预估-智能预警-效益评估”一体化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强化精确承保、农业气象灾害科学定损气候服务。四是建立保险业风险减量气象服务体系。建立保险业气象灾害“灾前预警+灾中应对+灾后重建”风险减量全链条服务协作体系。
人保财险副总裁降彩石在会上表示,人保财险全面贯彻党中央部署,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充分发挥国有骨干保险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紧扣改革需要、国家要求、民生诉求,着眼大安全大应急,从战略高度推动巨灾保险发展,通过制度建设、机制设计、构建产品体系、实施风险减量等举措,提高巨灾保险保障覆盖和保障深度。未来,围绕保障民生和经济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人保财险将持续优化产品供给、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的差异化巨灾风险保障需求,助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气候保险北京服务中心揭牌、相关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保险业服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示范区暨气候保险北京服务中心赋能门头沟区巨灾风险减量管理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模式在北京地区巨灾保险领域落地实施。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是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的重要途径,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14:31 | 农发行浙江舟山市分行获批1.9亿... |
13:41 | 农发行昆明市东川区支行 再投470... |
14:35 | 农发行广东东莞市分行发放粮油购... |
14:35 | 农发行江西吉安县支行助推企业秋... |
14:35 | 农发行江西省分行支持农产品流通... |
14:26 | 农发行广西隆安县支行持续发力“... |
14:25 | 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加大涉农信贷支... |
14:25 | 山西孝义农商银行扎实做好各项安... |